
相信不少人都应该还记得在2个月前,也就是10月中旬的时候,印度政府以“涉嫌洗钱”为由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vivo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逮捕令,当时vivo公司在印度境内的4名高管被印度执法部门逮捕,其中就包括一名中国公民。而这一事件的突然出现在当时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毕竟在对vivo印度公司发布逮捕令之前,印度相关部门就曾对另外一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小米公司采取过“强制性措施”,以“非法转移外汇”的名义冻结了小米公司数十亿人民币的账户资金,严重影响到了小米公司的正常运营。为此,小米公司和vivo公司也相继进行表态,强调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原本外界以为,印度政府在2023年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打压动作会就此止步,但是出人预料的是,印度政府的打压计划却并没有停下来。日前,印度相关部门以打击金融犯罪为由,宣布将中国vivo印度公司的2名高管逮捕。
面对印度政府一系列无理由的打压和遏制,vivo公司也没有选择妥协和让步,公司发言人对此做出强势回应,强调vivo公司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途径解决和挑战这些指控。有媒体人士指出,在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之后,莫迪政府就有意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措施。虽然莫迪政府对于任何进入印度市场的外国企业都是保持打压和遏制态度,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莫迪政府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显然要超过其他外国企业,甚至可以认为莫迪政府的打压措施已经不属于普通的商业纠纷范畴,而是故意想将中国企业赶出印度市场,从而间接推动印度国内的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当然了,莫迪政府选择单方面针对中国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给印度经济发展“埋雷”。
诚然,现阶段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了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也被不少西方媒体预言是下一个“世界工厂”,但是现在印度想要彻底取代中国还为时尚早。首先,印度政府对于外国企业的打压政策已经是“全球知名”,“外企坟场”这一称号并非是浪得虚名,这次针对中国vivo公司的打压相信也会让其他外国企业心生去意。其次,印度国内的“官僚式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给印度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助力,但是时间一长,所有弊端也将会彻底暴露,这对印度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最后,印度是否可以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莫迪政府也心知肚明,毕竟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不过,即使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世界工厂”的名头,但是想要让莫迪政府彻底放弃对中国企业的敌视和打压态度,并不现实。
根据印度政府内部的知情人士透露,莫迪政府在前不久已经向印度各地方政府下达了命令,要求印度国内外的所有企业在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等“敌对国家”进行商业往来的时候必须接受印度相关部门的审查,否则将不会被允许参加印度境内的任何商业项目。不过,非常奇怪的是,对于这次的消息爆料,莫迪政府并没有承认和辟谣,而是选择沉默应对,此举也让外界非常好奇,莫迪政府到底想打什么小算盘。只是这次莫迪政府对中国称呼的变化,也直接表明了在印度眼中,中国并非是一个合作伙伴,而是一个竞争对手,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敌对国家”。如果说莫迪政府对中国称呼改变是打算继续保持对华的强硬态度,那么增兵边境或许可以理解为是打算对华主动“摊牌”了。
近期,印度大举向边境地区增兵,人数将会超过65000人,虽然这次增兵的主力并非是印度的精锐山地师部队,但是考虑到中印两军高层已经就边境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对话。因此外界分析印军此举主要目的估计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对话优势,强化自己在边境地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的出现。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莫迪政府不管是改变对华称呼,还是重新向边境地区增兵,所释放的威慑信号都非常强烈,而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受到了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美国最近这段时间为印度提供了不少的援助和支持,包括转让军工技术和生产线设备,以及让印度加入美国的“一带一路”经济模式,这也给了莫迪政府一种“我又行了”的信心。第二,明年就是印度的大选了,莫迪政府需要在这个时候保持对华强硬姿态,以此获得国内保守团体和右翼政客的支持,以此来扩大自己的竞选优势,毕竟打“中国牌”已经成为了外国政客在选举中的惯用手段。但也还是那句老话,中国从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一直希望与印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如果莫迪政府执意要将矛头对准中国,那么当心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勿谓言之不预也!
